汤伟

杂谈杂感 阅读理解

iCobra:

上了高中,作的阅读理解越多,这种感觉越深:好文章都来自阅读理解,也都毁在阅读理解。
如果把出成阅读理解的文章单独拿出来读,都会觉得这文章不错,读着很有感觉,但一旦加上后面的题目,再好的文章也没感觉了。
说到底,问题便出在那几道题上。
首先,正如那句名言: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现在的阅读理解却要求所有人都只有一个思维,出题人的思维。相信不少人经历过:觉得自己写的很不错,结果一分不得这种事吧。每个人由于位置角度、生活经验的不同对同一文章会有不同的想法,而如今却要将这想法统一,这早已不是在考阅读素养和能力,而是在考心理学水平了------每个人都在猜出题人的心思。
另外,读文章估计没几个人能读完之后很明确的说出某个句子给人什么感觉,因为读文章需要的是整体意识,从整个文章,会得到什么感想,甚至可能这种感想都只是一种感觉,无法书面化,而如今的题目却都在问某一句甚至某个词好在哪,我不得不说,把这个句子孤立出来,顶多有个修辞手法,把这个词孤立出来,他也就是个普通词,毫无美感。所以如今的阅读理解似乎犯了方向性的错误,就算他说联系上下文,你还能体会到全文的美么?
其实,阅读理解想要考察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但这两方面这样靠根本分辨不出高低,如果真要考察,似乎最好的办法是让考生读完文章后写一篇随笔,不限题目,长短,格式,只是把想到的写下来。这样得到的才是考生最真实的能力,而不是今天这样,语文老师一边一边说:遇到这种题要按照这种套路答,一句一分。

评论

热度(14)